昨夜冒著雨,去看了王安祈改編的京劇[金鎖記]

散場後,雨仍下著,耳際還繚繞著魏海敏的嗓音

發現,儘管將小說改編成了傳統京劇

對白也改掉了那透著酸楚的刺骨

骨子裡仍舊是張愛玲



仍舊是那愛慾抑鬱,纏葛半生的張愛玲











張愛玲女士的小說,很難改編
每每改編的電視劇,電影總是在一個意境抓不準,或是在一個鏡頭過太快之間
就由張愛玲落到了瓊瑤

我想這也許是由於電視電影總難敷演張愛玲的文字
但我沒想到京劇的舞台效果卻補足了這個難處
傳統的京劇即是一門意境的藝術,一舉手,一投足間
就已進入了劇中的驚濤駭浪,亦或深閨幽情

於是乎在舞台效果的光影之間
在兩岸第一青衣魏海敏的嗓音間
那個一入豪門,金鎖半生的曹七巧就赫然眼前
由年少到老,唱盡了那由幽情到怨毒的姜家二奶奶
舞台上的兩場婚禮,以蒙太奇式的手法展現出金鎖記中意識流的文字
我或許太過孤陋寡聞,但我真沒見過有如此貼近張愛玲的戲劇呈現

第一場婚禮,是曹七巧心儀的小叔姜家三少的
新郎新娘拜堂間,曹七巧身著少女服飾,頭戴新娘紅蓋
插身在新郎新娘中,跟著盈盈拜倒
而舞台的另一頭則是曹七巧的現實,又盲又癱的丈夫姜家二爺正不住地咳嗽


上半場結在曹七巧在心憐女兒和憶起自己前半生痛楚的矛盾間掙紮著
舞台上曹七巧不斷自問,舞台下一片寂靜,等待著
魏海敏一聲拔高,終究是狠心打斷了女兒的腳
台上滿是血紅

陡然發現,在那片血紅間,我看見了張愛玲


第二場婚禮,是曹七巧娶媳
此時的曹七巧,已成了姜家的當家
一身的怨毒恨意,就等著發洩在這鎖著她一世的姜家大宅中
這場婚禮不同於第一場予人的蒼涼欺惻
煙幕绕绕,就像曹七巧的怨毒一般
她旁若無人的將喜球分給新郎與新娘
歌聲充滿輕蔑與不在乎
禮成,曹七巧拉著兒子倒在煙榻上,替他裝上一筒鴉片
新婦獨自默默地走向舞台的盡頭~~新房

在煙霧迷茫間,我看見了張愛玲


在戲劇的開始和結尾,在投影幕上都打出了張愛玲女士的照片
就是那張她微抬起頭,瞅著那雙才氣的眼
有著她一貫時尚與古典味道的那張照片
而事實上,她的確就穿梭在這套劇中

京劇的舞台,抓住了張愛玲的骨與血

落幕,暮年的曹七巧
有著一個長年吸大煙的敗家子
拖著一個被冷落而重病纏身的媳婦
一個失去終身幸福又因纏小腳走路不便的女兒

曹七巧橫躺在太師椅上
緩緩地背向觀眾
苦澀卻又帶有無限的淒然


我幾乎是閉上眼,不忍卒睹地拍著手















我雖然算是喜愛悲劇中的某些成分
但我實在從來不愛張愛玲

Comments (0)